旅游趣聞:安徽有黃山、天柱山、九華山等,歐陽修為何獨愛浮槎山_旅游
2020-08-06 21:52:38 歷史故事 高興旅游吧 894°c
A + A -原標題:旅游趣聞:安徽有黃山、天柱山、九華山等,歐陽修為何獨愛浮槎山
說起安徽省的知名山脈,那可是不在少數。大家耳熟能詳的首先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黃山;再有就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天柱山;還有“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的九華山……有意思的是,就在省會合肥還有一座被譽為“北九華”的山,今人多不熟知,反倒是被宋代的歐陽修推崇有加——它就是浮槎山。
單單說“浮槎山”這個名字,能正確讀出來的人還真是不多?!伴丁蓖安琛币?,是“木筏”的意思。在中國古代神話當中,這種“木筏”是神仙、圣者用來往返海上和天河之間使用的工具。如果你一直記不住這個名字,那就告訴你一個訣竅——你大可在心底把它讀成“浮‘茶’山”,因為這座山上真的有許多茶樹,當地還因此獨創了一個品牌,叫“浮山云霧”。
浮槎山大部分都坐落在肥東縣,全山橫跨了合肥和巢湖兩座城市,山脈不大,主峰高度約為400余米,整體呈西南、東北走向,正對著巢湖湖心,山體細長,周邊一馬平川,看上去整個山真像是一具漂浮在淼淼江海上的浮槎。無疑,這是一座有故事的神山。據《博物志》記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住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有時間——每年的八月,有工具——浮槎……神仙、圣者等據此要點,就可以往返仙、凡兩界了!
傳說晉隆安年間,新羅國王近宗金喬覺(也就是“金地藏”)乘浮槎到了天庭,向其表兄玉皇討官,不料遭到拒絕?;秀遍g不慎失足跌落,正巧砸在浮槎之上!而此刻浮槎之上又正好有九條龍在飲水,瞬間將它們石化——木筏隨即變成了山,九條龍也變成了九座山峰。面對此情此景,金喬覺頓悟了,從此便在這里打坐修行,開辟道場,傳經送道,以至于從此以后這里便有了“北九華”之稱。
水不在深,有“修”而靈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這是老輩子人常說的一句話。那么,在浮槎山上,是不是也會有水呢?答案是肯定的——浮槎山上是有“清濁二泉”的!而且最讓人想不到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曾為此寫了一篇名為《浮槎山水記》的文字來!因此可以這樣想象——別看浮槎山現在人氣不旺,這在古代尤其是北宋年間,肯定就是一處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網紅景區”!
文人雅士好茶善飲……可以想象,歐陽修絕對是精通此道的專家級人物,浮槎山的泉水和茶葉如果不好,歐陽老爺子是斷不會寫出那么多文字的!而且,按照歐陽修的意思,浮槎山內的山泉和無錫市的惠山泉其實是不相上下的!但惠山泉已經有了“天下第二泉”的稱謂,又得到茶圣陸羽的推崇,估計本來想把浮槎山山泉叫“天下第三泉”的,后來想想算了,還是謙虛一些吧,便叫了“天下第七泉”了!
浮槎山的山頂有座齊都峰,山峰之上有座院子,在院子的東側,有一處一人多高的石砌簡易房——浮槎山最奇妙的“清濁二泉”就隱藏在這里。門的北側有一方黑底金字的標牌,上書“清濁二泉(合巢泉)、肥東縣人民政府2015年4月8日公布”等字樣——說明這里已經是縣級文保單位了!室內有南北兩個池子:北邊是一個方形的池子,叫“清泉”,又名“合泉”。池水深約半米,明澈如鏡,池底石塊的紋理清晰可辨,不見一絲纖塵;南邊是一個圓形的池子,為“濁泉”,又名“巢泉”。池水清潤,池底乳白。據說,最奇妙之處就在于,這兩眼泉不管外界如何變化,大雨不漲,久旱不涸,汲取多少,流出多少,兩眼泉水始終保持尺把深的水位。
如今,浮槎山基本也是在“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流俗類的旅游開發窠臼中,人們新修的一條旅游山路,到這里大多還只是到主峰的大山廟(又名甘露寺)上上香,似乎除此之外便再沒有別的項目了!人文景觀沒有被發掘出來,而形成獨具特色的風景線……對此,大家有想法和建議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中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刪!想了解更多旅游趣聞,歡迎關注、搜索“高興旅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