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岑參的參讀什么?
2022-12-21 16:12:44 歷史趣聞雜談 用戶945188046123524 640°c
A + A -岑參 讀音:(cén shēn)
岑參(開元三年(715年)-大歷五年(770年)),荊州江陵縣人,郡望南陽,唐朝詩人,宰相岑文本曾孫,邊塞詩代表人物,與高適并稱“高岑”。曾任嘉州(今四川省樂山市)刺史,后人因稱“岑嘉州”。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及第,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六歲。
早期詩歌多為寫景述懷之作,以風華綺麗見長。岑參死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遺文,請杜確編成《岑嘉州詩集》八卷。
擴展資料
岑參的詩想象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特別地,岑參的作品以邊塞詩為主,自出塞以后,岑參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詞的主要風格。
在岑參所生活的時代,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
他充滿激情地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斗精神,如《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寫了將士們勇往直前、轉戰沙場雪海的壯烈場面。
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抒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衛》、《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
標簽:岑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