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具有怎樣的人格魅力與精神品質?
2022-12-21 16:09:30 歷史趣聞雜談 鍾嚮陽 746°c
A + A -韓愈的人格魅力與精神品質主要包涵、體現在韓愈古文運動領袖風范及古文運動的影響和中唐偉大詩人的桂冠之中。
古文的概念始于韓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單行和上繼先秦兩漢的散文稱為古文,并使之和駢文對立。由于韓愈的努力提倡,古文發生了廣泛的影響,逐漸壓倒了駢文,成為文壇的主要風尚,這就是古文動動。韓愈不僅是杰出的散文家,也是一個在中唐詩壇上能夠別開生面、勇于獨創的詩人。只是韓愈的政治思想和世界觀是比較復雜的。
我們先了解一下韓愈的生平,可以摸清韓愈人格魅力與精神品質的脈絡。
韓愈(768年-824),字退之,河陽人。早年即以一個復古主義者自命。二十五歲中進士第,二十九歲入仕途,曾兩任節度觀察推官,四門博士,后因上疏請免徭役賦稅,指斥朝政,而被貶為陽山令,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累官監察御史等職。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著有《韓昌黎集》等。
我們分兩部分闡明韓愈的人格魅力與精神品質。
一、韓愈與古文運動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古文運動是反對兩漢以來散文和辭賦駢麗化的結果,要一改六朝遺留的講求聲律和辭藻,華而不實的文風習慣,講求文章需“載道”、“明道”,并復興古代的儒道。
韓愈提出"古文"的結構并提倡古文, 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目的在于恢復古代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其后又得到柳宗元的大力支持,韓柳均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稱“韓柳”。
韓愈要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而六朝以來"飾其辭而遺其意"的駢文,已經成為表達思想內容的桎梏,因而自然地需要開展一個文體革新運動,也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在提倡古文時,他還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韓愈學古文是為了學古道,道是目的,文是手段;道是內容,文是形式。這就是以韓愈為代表的古文運動的基本內容。“古文運動”影響深遠,許多人向韓愈請教,一時韓門弟子甚眾。
韓派古文家和柳宗元關于文體革新的理論,是古文理論的精華。詩人張籍、元稹、白居易等在文章方面也都直接或簡接地受韓愈和古文運動影響。晚唐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的諷刺小品,文學價值較高,則是"韓柳"古文影響下的一個發展。韓柳以后古文有了更廣闊的天地,許多古文家用它來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使之成為文字史上淵源流長的一種重要的文學形式。
二、韓愈的散文
韓愈的散文,內容復雜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他的"雜著"或"雜文",發揮了散文的戰斗性功能,不少作品達到了思想藝術的完整統一?!对瓪А吠ㄟ^對當時社會現象的精辟分析,揭露了當時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詆毀后進之士的根本原因。他指責人情惡薄,自鳴不平,并發出了主張公正用人的呼吁?!稁熣f》
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都可以為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 打破了封建傳統的師道觀念,在士大夫恥于從師的錯誤意識里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他擅長寫作文章,廣為流傳的雜文篇章包括《進學解》、《雜說四》等。韓愈的敘事文,有許多文學性較高的名篇,《張中丞傳后敘》記述許遠、張巡、南霽云等死守睢陽英勇抗敵的事跡,繪聲繪色,可歌可泣。韓愈用散文抒情,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祭文《祭十二郎文》,恰如長歌當哭,動人哀思傷感。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 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創造出許多新句,其中不少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細大不捐"、"佶屈聱牙"、"落阱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俯首貼耳,搖尾乞憐"等。后人將韓愈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