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詩文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2022-12-21 16:07:14 歷史趣聞雜談 梧桐樹邊羽 903°c
A + A -謝邀。
韓愈的詩文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韓愈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并稱為“韓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
韓愈所處的時期是中唐經歷過安史之亂的打擊之后的中興,而且不僅僅是國力中興,在魏晉南北朝被摧殘得幾乎被忽略的儒學在隋朝大儒王通以及他的眾多弟子的努力下開始漸漸復興。他的弟子眾多,薛收、李靖、魏徵、陳叔達、杜淹、房玄齡、王珪、杜如晦,這些都是初唐的重臣。這為儒學在佛道大昌的唐朝,在政界一直把握著文人士子的思想方向打下了根基。不過在思維開放的初唐、盛唐,一直是道、佛兩種意識占據著表面風流。到了杜甫,儒學表現才開始有所冒頭。
輪到柳宗元、韓愈出頭,才真正鼓吹儒學,興起了文學界的古文運動。
文
韓愈一生崇尚儒學,排斥佛老。作為古文運動的領袖,他的“文以載道”的道就是儒家理論。同時對散文進行文風改革,反對“駢四儷六”,提倡簡約單句的先秦散文句式,講究“文從句順”、“詞必己出”,是中國文學史上司馬遷之后最優秀的散文家,傲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柳的古文運動的本質,是以儒學思想為主腦,對文學的經國濟世價值的主張。
而我們知道,詩、文一旦被提拔到經國濟世的層面,就一定會有不同于空虛乏味的小情調作品的成就。
所以,到了韓愈這里,歷經安史之亂、大歷十才子的衰弱詩風之后,中唐詩歌出現了一個小高峰。
詩
韓愈對唐詩的貢獻主要在于:以文入詩。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表達和內容。
唐詩在盛唐之后,各種體裁、意境、修辭都被李白杜甫這些人用到了天花板上,后來者無法超越,所以大歷年間出來的那些詩都是順著曾經的盛唐風格在走,沒有突破。
而沒有突破,就是詩人、文人最大的悲哀。
韓愈找到了自己的方法,散文寫得好,那就直接用散文筆法寫詩。我們看他的《寄盧仝》開篇就是: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數間而己矣。
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
辛勤奉養十余人,上有慈親下妻子。
“而已矣”這種虛詞出現在詩中,完全就是散文語言,在惜字如金的大詩人眼中,這種方法簡直不可理喻。不過這種創新用得好,反而靈活了詩風,讓人眼前一亮。
同時韓愈在詩的內容上也散文化,打破了固有的“起承轉合”的文法,為后者這開創出一條寫詩的不同路子。如他的七言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從格律來講這是一首完全合律的平起平收的七言律詩,從內容上講好像也大致符合“起承轉合”,可是我們仔細分辨,就可以看出內在的卻是散文的敘事邏輯。
首聯寫被貶,然后補寫被貶的原因,再就寫被貶途中的想象或回憶,最后結到有人來看望。
這是典型的散文筆法。
另外韓愈寫詩還喜歡故意用一些生冷孤僻的字詞,顯示與眾不同,表現到極端,就乖戾、冷僻,甚至兇險。而意境也因此張牙舞爪,鬼氣森森。如他著名的《山石》,還有長詩《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湜時為陸渾尉)》,我們選幾句體會一下:
天跳地踔顛乾坤,赫赫上照窮崖垠。
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三光弛隳不復暾,虎熊麋豬逮猴猿。
水龍鼉龜魚與黿,鴉鴟雕鷹雉鵠鹍。
燖炰煨爊孰飛奔,祝融告休酌卑尊。
錯陳齊玫辟華園,芙蓉披猖塞鮮繁。
看看,這都寫的啥呢?這種詩風,雖然備受指責,不過還是影響了李賀、李商隱這些晚唐詩人,形成了一種另類的風格,并流傳于世。
總而言之,韓愈對詩文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于散文合上了儒家思想的“正道”,于詩歌上則開創了以文入詩的先河,對后來以詩入詞的蘇軾影響非常大,導致了詩、文、詞的合流。
雖然最終還是分野,不過分分合合,韓愈是為先驅。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喜歡請點贊并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