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為什么稱為唐宋八大家?
2022-12-28 10:00:52 歷史趣聞雜談 用戶2805434994244 470°c
A + A -文學上的大家,政治上的正人君子。
向先人韓愈學習
歐陽修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廬陵(今江西永豐)人。他4歲的時候,父親病死。母親帶著他到隨州(今湖北隨縣)依靠他叔父生活。歐陽修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里窮,買不起紙筆。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就用草桿兒在泥地上畫著字,教歐陽修認字。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早就愛上了書本。
歐陽修10歲時候,經常到附近藏書多的人家去借書讀,有時候還把借來的書抄錄下來。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書,從那家的一只廢紙簍里發現一本舊書,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來,帶回家里細細閱讀。
宋朝初年的時候,社會上流行的文風講求華麗,內容空洞。歐陽修讀了韓愈的散文,覺得它文筆流暢,說理透徹,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樣。他就認真琢磨,學習韓愈的文風。長大以后,他到東京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場,都得到第一名。
《醉翁亭記》
歐陽修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在文學上的聲譽已經很大了。他官職不高,但是十分關心朝政,正直敢諫。當范仲淹得罪呂夷簡、被貶謫到南方去的時候,許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諫官高若訥認為范仲淹應該被貶。歐陽修十分氣憤,寫信責備高若訥不知道人間有羞恥事。為了這件事,他被降職到外地,過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這一回,歐陽修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來說話,使朝廷一些權貴大為惱火。他們捕風捉影,羅織歐陽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歐陽修貶謫到滁州(今安徽滁縣)。滁州四面環山,風景優美。歐陽修到滁州后,除了處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覽山水。當地有個和尚在滁州瑯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歐陽修登山游覽的時候,常在這座亭上喝酒。他自稱“醉翁”,給亭子起個名字叫醉翁亭。他寫的散文《醉翁亭記》,成為人們傳誦的杰作。
唐宋八大家
歐陽修當了十多年地方官,宋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才把他調回京城,擔任翰林學士。歐陽修擔任翰林學士以后,積極提倡改革文風。有一年,京城舉行進士考試,朝廷派他擔任主考官。他認為這正是他選拔人才、改革文風的好機會,在閱卷的時候,發現華而不實的文章,一概不錄取??荚嚱Y束以后,有一批人落了選,對歐陽修十分不滿。一天,歐陽修騎馬出門,半路上被一群落選的人攔住,吵吵嚷嚷地辱罵他。后來,巡邏的兵士過來,才把這批人趕跑。
經過這場風波,歐陽修雖然受到了一些壓力,但是考場的文風就發生了變化,大家都學著寫內容充實和樸素的文章了。
歐陽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風,還十分注意發現和提拔人才。許多文采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經過他的賞識和提拔推薦,一個個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鞏、王安石、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在文學史上,人們把歐陽修等六個人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合起來,稱為“唐宋八大家”。
歐陽修賦詩戲“才子”
歐陽修寫農村自然景色的小詩《田家》,多少年來,被世人稱頌為精品傳誦下來:
綠桑高下映平川,
賽罷田神笑語喧。
林外鳴鴆春雨歇,
屋頭初日杏花繁。
這首小詩,詩人用細致的工筆畫,描繪出江南地區的一派濃麗的春光。動、靜結合,從動中表現靜。人們笑語喧嘩,自然界花開鳥叫,這一派熱鬧風光,更加深了農村自然景色中恬靜的詩意。歐陽修的詩寫得如此好,被世人稱道,很快就成了著名詩人。但某公自以為才高八斗,聽說歐陽修擅詩,心里頗不服氣,于是就去找歐陽修,欲一比高低。
一天,這人吃完早飯,離家去見歐陽修。他行至半路,見一大枯樹,口出兩句:“門前一枯樹,兩股大椏權。”吟出這兩句,想了半天,硬是想不出后兩句來。恰巧,歐陽修從此公身后經過,見此狀,隨即替他續了兩句:“春至苔為葉,冬來是雪花。”
此人聽了不禁大喜,便說道:“你也會作詩,正好咱倆一同去和歐陽修一比高低。”這樣,他倆一同往前趕路。
來到河堤上,一群鴨子正在下水。那人又口出兩句:“一群好鴨婆,一同跳下河”。
說出這兩句,停了半晌。歐陽修用大詩人駱賓王的名句為他續了下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那人聽了后,雖有些尷尬,但仍不自量力說:“好啊,這就成了一首好詩了。”歐陽修聽了不語。后來,二人一同渡河,那人似詩興不減:“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歐陽修不動聲色,一語雙關:“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