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你最敬佩最喜歡的人物是誰?
2020-08-14 19:49:14 歷史人物 歷史網 1669°c
A + A -首先亮明我的觀點——我的答案和很多人都一樣,那就是諸葛武侯。
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長,以及對前后歷史的掌握,我發現自己越讀三國,對諸葛亮就越敬佩。這份敬佩,不僅僅來自于他高超的政治能力和清白無瑕的個人品德,更是對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的贊嘆和扼腕。
眾所周知,諸葛亮的執政理念,凝結為八個字,就是他在《出師表》里談到的“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對那段歷史稍有了解的,也都會明白,這個任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而直到最后,諸葛亮也確實沒能逆天改命,將漢朝的王旗插到長安和洛陽的城頭。
諸葛亮為什么還要繼續堅持呢?有人說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這確實不錯;但我更認為,支撐著諸葛亮繼續走下去的,是他對自己內心那股“復興漢室”的執著的堅守。
220年以后,漢獻帝和曹丕之間已經完成了禪讓,而自封皇帝的劉備在猇亭慘敗以后,也不得不抱恨而終。此時的天下,已經很難有人再相信,天命在漢了。
然而在這個時候,諸葛亮毅然挑起千鈞重擔,對內整肅吏治,平定南中;對外結好孫權,北伐曹魏,用了十一年的時間把一個處于“危急存亡之秋”的蜀漢,變成了三國之中最進取、人民滿意度最高的一個政權。
在他手下,雖然治理手段嚴峻,對外戰爭頻仍,但是“百姓咸無怨言”。這一成就,可不僅僅是靠著政治手腕就可以做到的,這背后必然是有著一定的信仰因素支撐。而這一信仰,就是諸葛亮通過身體力行,對蜀漢全國的塑造,他讓百萬益州軍民依然相信——大漢仍在!
而當諸葛亮去世后,繼任的蔣琬和費祎都采取了逐漸收縮的戰略。待到姜維掌握軍權,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天意已經永遠的拋棄蜀漢了。
不知諸葛丞相在天有靈,是該笑還是哭呢??
標簽:三國